陈成立先生口述历史(三)

 *收集口述历史,采访文创社社员永好的大舅子陈成立先生。

1718岁那段时间,陈成立的家里大约有3400棵橡胶树,他的工作是割胶。一直到他20岁,他想:自己不要像普通人一样,割胶过一生,想去学点手艺。于是他就去问摩哆店,想当学徒,不过对方不接受他,嫌他年纪太大。

当时他有个朋友彭永才,建议他去新加坡问问,他就去了新加坡的马可尼电子学院,报名学无线电、电视。马可尼电子学院的地点在朥明拉路(Lavender Street),那地方又叫“芒胶脚”,学院为外埠学生提供住宿。他住在学院,晚上就放帆布床睡,这样睡了一年多。

毕业后,他拿到文凭,开始到workshop工作,主要是修理电视。电器维修店在后港,他住在店里,一个月的薪水是200块。他时常拿着整袋真空管去修黑白电视、集成电路的晶片,收费是几块钱。另外,他也修理不少电烫斗和收音机。当时的收音机是用AM长波。

陈成立说,他在新加坡工作时期,常常看到很多美军。据他所知,那些是驻扎在越南,到新加坡度假的美军。


1968年(上)和1969年(下)马可尼电子工程学院招生广告。(《星洲日报》)

早期沙威电供

1970年代中叶,陈成立的公公陈魁过世,之后他回到沙威帮忙家里种菜。当时有人请他去亚逸依淡看电房,主要工作是在指定的时间开电和关电,不过他没有去。

那个时候,沙威的电和亚逸依淡一样,也是由电房供应,电房的位置大概就在现在的警局旁边。电房规定每家只能用60瓦电,每个月付3块(或3块半,记忆已经模糊),如果家里用电超过60瓦,就会跳switch

据他所知,电房很早就有,原本的功能是在紧急状态时期,供应电源照明新村的围篱。紧急状态结束后,电房才转给私人接手。陈成立记得以前有个掌沙威电房的印度人,名字叫Rashid,会讲客话。

陈成立1979年买伟都花园的住家,大概是在1980年搬入居住,那时候已经有政府电了,从电房过渡到政府电大约就是那几年间的事。那时候,人们要用政府电,拉电、装电表都必须自己去请私人来做。

电视节目

1970年代,沙威好些家庭已经拥有电视,开始时是黑白电视,慢慢变成彩色电视。陈成立家里最早买的彩色电视是Sharp牌的,那是在古来大街,路边的机发电器店买的。机发电器店以前是古来出名的电器店,由两兄弟经营。

1970年代,沙威人主要都是看新加坡节目,大家最喜欢看的综艺节目是张炜主持的《声宝之夜》。这节目由声宝牌(Sharp)电视赞助,晚上播放,里头有王沙、野峰的谐剧,偶尔节目里也会用到一些客话。

(左)1969年声宝牌20寸电视广告。(右)1974年声宝牌24寸电视广告。(《星洲日报》)

露天戏院

早期沙威唯一的戏院是金都戏院,那是露天戏院,用沙厘围着。陈成立说,戏院用喇叭播音时,整条街都听得见。他和其他村民一样喜欢看电影,早期看过的戏有于素秋、西瓜刨、余丽珍、李香琴等人演的电影,他记得自己看过《方世玉》、《仙鹤神针》、曹达华演的《如来神掌》、关德兴演的《黄飞鸿》,后期还有王羽的《独臂刀》。

他说,那时戏院里,看戏的人坐的是木板。掌戏院的,有个叫老王,有个叫福全。戏院偶尔也会放客家戏,很受沙威居民欢迎,不过他已经忘了是什么客家戏。

1950、60年代的电影广告。


(阅读上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