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书房:《26哩故事》新书分享会

星期六(3月9日)下午出席新加坡城市书房主办的《26哩故事》新书分享会。分享会中,我们概括地谈,沙威新村居民的口述历史不只是在说沙威,也不只是在说新村,口述者的生命故事里头多多少少都有流动迁徙的经验,他们的记忆里有新加坡。新加坡的劳动者历史有一大部分散落在马来西亚各地,仍有待记录和述说。

来参与分享会的公众之中,有几位与沙威有点关系。其中一对分别出生于1948年和1952年的姐妹张定莲和张定媚,她们已故的父亲张裕1950年代在沙威二路经营和兴号杂货店,人们称她们的父亲“和兴伯”。1950年代末,他们举家搬迁到新加坡,继续在尤诺斯路(Jalan Eunos)经营洋杂店,卖洋货和杂货。和兴号就租给了同姓的亲戚张玉砖,后期再转手卖给一户姓蔡的26哩人,经营锦裕成菜行(现在是手机店)。

张氏姐妹与我们分享了一些1950年代的童年记忆。她们说,以前和兴号有卖罐头、鸡肉、猪肉和海鲜,连螃蟹也卖,她们也不知道父亲是从哪里进的货。在戒严的时候,和兴号有个老伙计,名叫陈和,大家叫他“和伯”,年龄大约三四十岁,有一个晚上突然失踪。她们都不知道原因,只是听说好像是政治原因,和伯跑回了中国。那时候,一个人,一夜间突然消失是常会发生的事。妹妹张定媚也记得,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之前,有飞机空投传单下来,通知26哩居民独立的消息。她们说,在1965年马新分家后,他们有十多年都不曾回来26哩,到后期才会回来走走。

另一位出席者李宣进就读于新加坡国大,他在分享会结束后告诉我们,他的二姨公黄南和二姨婆蔡碧花住在沙威二路,他的母亲以前会带他来拜访二姨公和已故的二姨婆。他也做过一些二姨公的口述记录,据他所知,二姨公本来是霹雳拱桥人,1960年搬迁到沙威。宣进有计划要做一些关于新加坡河婆人的研究,我们期待看到他的研究发现。席中还有两位公众来过沙威,也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沙威印象。

其实张氏姐妹的老家跟P320在同一条街,分处街头和街尾,而宣进的二姨公也就住在P320的隔条街,但有时候我们要借着很多机缘才能够听到周边的故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串起来。感谢城市书房的婉菁和Paul为我们制造这一次的机缘。

(图片来源:城市书房)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