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三轮车资料展(二)

[8月13日]

配合三轮车资料展,我们将会在8月19日上午11时至12时30分,举办一场对话交流,邀请退休的儿童三轮车生产商锺金友到场,与策展人林猷进对话。 欢迎公众前来一同参与这场对话活动。

以下是锺金友先生的介绍:

1964年锺金友小学毕业,两年后他开始在新山四里半的脚车制造厂工作。当时四里半有两间脚车厂,他工作的那一间叫星球,隔壁有一间叫福昌,两间脚车厂的老板都是福建兴化人。星球制造厂的四个股东都来自新加坡,工厂内有20多个工人,也绝大多数是福建兴化人。锺金友是里头的异数,他是来自古来的客家人。刚入行当“学工”(oh kang,福建话)的时候,他不会讲兴化话,就用广东话跟厂里的人交谈,后来才跟身边的人学会兴化话。

进工的时候,锺金友一个月的薪水是40块,晚上睡在工厂,三餐自己负责,不过上午10点和下午3点的喝茶时间,会有额外的两毛钱喝茶钱。他说,1960年代,脚车厂生产旧式黑脚车,到了1970年代才开始生产BMX。隔壁的福昌制造厂一直都有生产前载式的载货三轮车,星球则没有。那时候星球的老板有代理福昌做的三轮车,福昌做好了新三轮车,工人们就骑着新三轮车送过去星球。

锺金友记得,早期在新山亚福街的“巴刹仔”有很多小贩用前载式三轮车做生意。那个时候除了载货三轮车,新山市区也有很多侧载式的载客三轮车。不过他没看过福昌有生产载客三轮车,也不知道这些三轮车是在哪里制造。他以前在新山搭过三轮车,印象中从亚福街搭到国泰戏院(当时位于鲁马固打路)或“十五楼”(tsap goo lau,福建话,也是位于鲁马固打路)车费是两块钱。在古来,他就没有看过有载客三轮车。

他说,福昌生产的载货三轮车,每架都是一样的,买三轮车的人做不同的生意,就依据自己的需要去找铁花佬改装。做这些一开始都是用一支铁,烧焊,做成不同的样子,有圆的,有扁的,同样的铁可以做成脚车、三轮车,也可以做成推货的手推车、推小孩的儿童推车。早期的儿童推车,椅子部分用的是布,后来改成用“原子绳”(塑料绳)。

1975年,星球制造厂从新山四里半搬到拉庆。1989年,锺金友离开星球,自己创业,经营金利脚车店,自己“拗铁”生产“baby walker”婴儿车、婴儿摇床等。后来星球关闭拉庆的制造厂,锺金友向星球的前老板买下生产机器、模子,开始生产儿童三轮车。他的脚车店没有生产载货三轮车,但有代理销售,一直到1990年代,还有人通过他的店订购载货三轮车,当时一辆载货三轮车的价钱是700块。

关于脚车、三轮车车架使用的铁管,锺金友说,以前用的都是本地铁管,比较厚,因为厚铁管比较耐用,而且太薄的铁管,烧焊烧不到;现在从中国进口的儿童三轮车,使用的则是更薄的铁管,更轻、更便宜,但就相对不耐用。

锺金友从事脚车业数十年,从补tiub(脚车内胎)4毛钱做到1块钱,到后来没有人再补内胎。2020年新冠病毒行管令前,他把儿童三轮车生产工厂转手卖给别人。他相信这家位于古来哥打路的工厂是全马最后一家还在制造儿童三轮车的工厂,除了这家工厂的儿童三轮以外,市场上其他的儿童三轮车都是从外国进口。

(感谢凯琳为我们接洽受访者。)

[8月15日]

江加埔来的三轮车,南马常见的前载式三轮车,老板用这辆三轮车卖包点。(感谢诗文提供照片)

Peniaga beca menjual kuih pau di Kangkar Pulai. (foto kredit: Wen)

[8月17日]

策展人林猷进来到沙威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拜访脚车店的老板。合成摩哆老板刘瑞强修理脚车和摩哆40余年,他用七架旧脚车组装成一架特别的手作三轮车。老板借出这架手作三轮车让我们展览。

[8月18日]

《小镇居民的三轮车记忆》首日展出结束。感谢恐龙妈咪为小朋友讲《三轮车跑得快》绘本故事,带领小朋友制作三轮车手工。策展人林猷进用英语为小朋友讲解三轮车资料展的缘起,希望小朋友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多了解家中长辈的故事。

[8月19日]

对话交流,退休三轮车生产商Richard锺金友先生谈及他的生平,他进入新山四里半脚车生产工厂的往事;谈及他作为一个客家鹤山人,如何在福建兴化人主导的脚车行业中,与工作伙伴、顾客沟通;也谈及他创业后,如何供应儿童三轮车给全马各地的脚车店,等等。策展人Jeffrey分享他如何从热爱脚车进一步延伸到对三轮车产生好奇,他对本地脚车生产史的观察,以及对本地脚车制造知识的流失感到惋惜。Jeffrey解说柔佛三轮车的特殊刹车设计,也问锺先生,依其推测,柔佛三轮车的制造技术源自何方。锺先生没有确切答案,他说,他推测或许是源自新加坡,因为早期柔佛没有码头,进口物都是来自新加坡,早期的脚车制造技术、三轮车制造技术可能也是从新加坡传到柔佛新山。

感谢前来参与这场对话交流的公众朋友们,洁瑜的即场翻译,让中英语交流更流畅进行,溦紟为我们补充兴化人从码头业进入脚车业再转入汽车零件业的历史背景,家浩补充新山的地理位置和天然地势,推想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新山的地势多斜坡而促使三轮车必须设计手拉刹车。大家的参与讨论与补充让对话变得更精彩有趣,希望这样的对话能够以不同形式继续进行。(除了知识交流,能够和久未见面的朋友见面也很开心。感谢乐勤的照片。)

[8月20日]

下午3点至4点半将会有短片放映和策展人Jeffrey林猷进的导览。

关于纪录片:

2021年,Jeffrey向吉隆坡最后一位三轮车制作师傅张福美拜师学艺,学习如何制作三轮车,纪录片导演Joshua协助Jeffrey把整个制作过程用影像记录下来。 这部纪录片全长6个多小时,其中有12分钟在展览时循环播放。今天下午,Jeffrey将会选择另外两个精华部分播出,让观众了解更多三轮车制作的细节。

[8月21日]

这次活动海报所用的旧照是由旭日饮室所提供。昨天,策展人Jeffrey林猷进载旭日老板娘黄玉妹重新走一圈她以前和丈夫曾庆云用三轮车卖零食、雪盘所走的路线。

1970年代,黄玉妹和曾庆云每天下午大约1点从门牌52号的老家出发,沿着边界路往上走。那是一段上坡路,他们骑不动三轮车,只能推,一边推一边“bi-bo-bi-bo”按喇叭,有顾客就停下来做生意,推推停停。

从边界路,他们转入沙威2路,走向洪仙大帝庙,然后在庙前摆卖。如果遇到下雨天,他们就把三轮车推到洪仙大帝庙的屋檐下。庙前摆卖的时间大约是从下午2点到4点左右,过后转移到洪仙大帝庙的戏台前继续摆卖。

黄玉妹说,生意不忙碌的时候,她从摆卖地点走路去帮秀花菜粄的家婆劈柴,秀花家卖菜粄,所以用到的柴比较多。那个劈柴的地点在刘氏公会后面,从戏台走过去很近。她劈一大罗哩的柴可以赚45块,差不多两个多小时可以劈完,但不是每天都有柴可以劈。

他们的三轮车在戏台前摆卖直到大约5点多,过后从沙威3路去到戏院对面,在篮球场旁边继续卖到晚上10点,才从那里走沙威4路转回家。

谢谢黄玉妹的分享。也感谢心田一角种子铺和流連宿支持活动,你们的接待让Jeffrey感受到古来的浓厚人情。(photo credit: Jeffrey Lim)

[8月24日]

昨天是公共假日,特别开放《三轮车资料展》给预约参观的“爱加倍”小朋友。恐龙妈咪为小朋友准备了看展活动单,引导他们更仔细地观看,学习如何发问。小朋友都乐在其中,我们也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