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
周末在亞答屋84號圖書館看展《再見三輪車——從老行業看吉隆坡變遷》。在這之前,我們一直以爲,三輪車就像腳踏車一樣,是由工廠生産,整架從國外進口到馬來亞/馬來西亞出售。從展覽資料和策展人林猶進的講解中才知道,原來三輪車是在地工匠製造,而且全馬各地工匠的手藝各不相同。計劃在8月份把這個展帶來P320社區空間。
图片来源:亚答屋图书馆 |
[8月3日]
小镇居民的三轮车记忆——三轮车资料展|Kenangan Beca Orang Kampung: Pameran Penyelidikan Beca
展览简介:三轮车,让你联想起什么?是脚踏三轮车还是摩托三轮车?是载客三轮车、载货三轮车,还是儿童三轮车?是古迹区的旅游业,还是街边美食?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演变,还是小时候最早学会操控的第一辆交通工具?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林猷进是一位文史工作者、摄影师,也是一位脚踏车、三轮车发烧友。2021年,他向吉隆坡最后一位三轮车制作师傅张福美拜师学艺,学习如何制作三轮车,并且用影片和文字把制作过程记录下来。从去年至今年,林猷进先后在文艺空间KongsiKL和亚答屋图书馆分享他的研究资料,8月份,他将会把这个资料展带来柔佛古来的加拉巴沙威,在P320社区空间展出两个星期。
这既是一个资料展,也是林猷进持续在进行的三轮车田野调查计划。马来半岛北马、中马和南马的脚踏三轮车构造各有特色,有许多构造上的特色其实是源自过去的物质条件限制,工匠在有限的资源下所发挥的创意。林猷进也希望通过与来访公众的交流,进一步收集更多南马地区与三轮车相关的文献。
Dalam bahasa Mandarin, erti “san lun che”(三轮车) ialah semua jenis trisikal (basikal roda tiga) termasuk beca. Kurator pameran ini Jeffrey Lim ialah seorang artis dan juga seorang pencinta basikal. Pada hujung tahun 2021, beliau belajar cara membuat beca daripada Benny Diong, seorang pembuat beca terakhir di Kuala Lumpur.
Pameran ini terhasil daripada projek penyelidikan terhadap beca yang dijalankan oleh Jeffrey dan ia tetap diteruskan setakat ini. Mulai bulan Ogos, Jeffrey akan mempamerkan bahan-bahan penyelidikannya di Ruang Komuniti P320 selama dua minggu. Beliau berharap agar dapat mengumpul data dan maklumat tentang beca yang lebih lanjut melalui berinteraksi dengan pelawat pameran.
[8月6日]
为了准备三轮车资料展,最近我们在南马不同地点收集三轮车的故事和图像。
脚踏三轮车有三种不同类型:(1)一轮在前,两轮在后的后载式三轮车;(2)两轮在前,一轮在后的前载式三轮车;(3)在普通脚车旁侧多加一轮的侧载式三轮车。这三种类型的三轮车都可以在柔佛找得到,其中后载式三轮车是最少见的,一些脚车业者告诉我们,以前他们不会制作,也不会卖后载式三轮车,这些三轮车都是近年才从中国进口。
以前南马最常见的载货三轮车是前载式三轮车,载货架在前,骑车的人在后。不过南马和北马的前载式三轮车在设计上也有不同,最明显的差异是南马的三轮车用手压式煞车,北马的三轮车用脚踏式煞车。在《小镇居民的三轮车记忆——三轮车资料展》,我们将会展出更多三轮车资料,诚邀大家来看展。
图片解说:从中国进口的后载式三轮车,一轮在前,两轮在后,载货架在后。据脚车业者说,以前他们不会生产这种类型的三轮车。(2023年摄于龙引巴刹) |
图片解说:前载式三轮车,两轮在前,一轮在后,载货架在前。黄先生在麻坡贪吃街用三轮车卖炒萝卜糕。生意从他祖父辈开始经营,他是第三代经营者。(2023年摄于麻坡市区) |
图片解说:边载式三轮车,载货架在旁侧。在峇株巴辖OCBC旁卖豆花水的黄先生说,他每天用三轮车把货物载到豆花档口。这辆三轮车以前是他姐夫在用,后来传给他,应该用了有50多年。(2023年摄于峇株巴辖市区) |
[8月8日]
马接峇鲁新村的三轮车(Peniaga beca di Machap Baru, Melaka)
说到载客三轮车,许多人会想到马六甲。但马六甲很大,其实载客三轮车只集中在市区一带。上个月我们到马六甲外围的马接峇鲁新村探亲,从亲戚和当地居民口中知道,那里过去并没有载客三轮车,只有小贩使用的载货三轮车。
现在马接峇鲁新村街场依然有一辆卖零食、水果的三轮车,经营者是姓吴的两兄弟。这是一辆前载式三轮车,兄弟俩下午在住家前面摆卖,傍晚时把三轮车推到住家对面做夜市。哥哥说,他们大约在1970年代跟人买下这辆三轮车,上一手拥有者姓赖,也是卖零食、水果的。弟弟说,除了帮忙三轮车生意,他早上还有割胶,因为单靠三轮车生意维持生活有点难。
兄弟俩说,早期新村内还有两三辆卖零食的三轮车,现在就只剩下他们一家。他们这辆三轮车用的是手拉式煞车杆,两个前轮内侧的箱板上都写着“永泉督造”。来送货的零食供应商告诉我们,“永泉”是马六甲的脚车店,可能是指“CHOP ENG CHUAN”永泉号脚车店。据那位零食供应商说,像这样摆卖零食的三轮车,在培风中学对面也有一辆。
图片解说:早上三轮车还没开档前,零食货物收在店里。 |
图片解说:下午吴先生与弟弟在店门前摆摊。 |
图片解说:傍晚时分,吴先生把三轮车推到对街摆卖。 |
图片解说:三轮车头重尾轻,为了避免摆摊时三轮车突然前倾翻车,吴先生在载物台下方放一个大木箱,承受载物台的重量。 |
图片解说:三轮车两个前轮内侧的箱上用白漆写着“永泉督造”,可能是永泉号脚车店制造的三轮车。 |
[8月10日]
到策展人林猷进的工作室取展品,先把一个轮轴、一张三轮车椅、一些印刷资料载到沙威。下个星期,猷进和三轮车师傅张福美一同制作的三轮车也将运抵沙威。
“为什么三轮车?”这是关于这个展不停要回应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筹备期间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其中一个猷进给的答案是,三轮车体现了马来西亚某个时代的工匠技术成熟程度,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或者更早之前的工匠如何运用他们有限的工具,不停地试错,进而练成一种稳定的民间三轮车制作技术,这种以创意去弥补物质条件不足的精神依然值得今人去学习。
其实除了三轮车,猷进也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去重建个体与土地、个体与过去的联系。
[8月11日]
每一次办活动,我们都会想:能不能让社区里的小朋友一同参与,让他们也成为活动的受众?
这一次的《小镇居民的三轮车记忆——三轮车资料展》有一个特别为亲子准备的环节,展览首日(8月18日),恐龙妈咪将会于上午10时为大家讲绘本故事《三轮车跑得快》,策展人林猷进也会与儿童观众分享他收集三轮车资料的故事。欢迎家长带小朋友前来参与!
《三轮车跑得快》是新加坡绘本创作者虎威的作品,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60年代的新加坡,三轮车夫忠伯载着小威穿梭在牛车水老街巷,寻找小熊谦谦。观众可以问问策展人猷进,新加坡的三轮车与马来半岛的三轮车有哪些异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