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发表于《当今大马》的文章。点此阅读原文。)
笔者大约从2017年开始搜集柔佛州古来加拉巴沙威新村史料,搜集的管道主要有二,一是通过旧报文献,依不同的年代搜集有关沙威的各类新闻;二是采访在地居民,记录口述历史,透过受访者的视角去观察地方人事变迁。
投入史料搜集的初衷是自我教育,期许自己能以历史的眼光,从不同角度,更深入地认识沙威新村。然后,或许能在此基础之上,分享一些搜集成果,回馈社区。
旧报文献方面,目前P320社区空间已整理出1950年代《南洋商报》和《海峡时报》曾刊登的与沙威相关的大小新闻,于空间内设“1950年代沙威历史剪报展”,让造访者能够借助剪报资料概括了解沙威新村的背景。
口述历史方面,过去几年我们采访的对象有40余位,主要采访对象来自三个组别:年长者、外籍配偶和移工难民。除了主要采访对象以外,其中一些采访现场也有次要采访对象,他们是陪同主要采访对象的家人、朋友或邻居。
到目前为止,社区空间的两位经营者(笔者与伙伴陈秀君)已把部分年长者的口述历史整理出来,制作成小志(参见《加拉巴沙威老店故事:广义发东主闲谈26哩往昔》、《加拉巴沙威老店故事:丽声唱片行黄永贵先生》); 或在博客上发布传播。至于外籍配偶和移工难民的口述,由于没有办法预估当事人在发表个人经验后所需承担的风险,因此我们没有对外发表,只是谨慎地在教育或学术活动中引用部分实例。
搜集年长者口述历史,我们一般的作业方式是接洽当事人、采访、事后整理核对、让当事人阅读整理后的内容、根据反馈作出修订、征求当事人或家属的同意以公开发表。有些资料在发表前会经过来回数次修订,若当事人或家属要求隐去部分他们认为不适宜公开发表的内容,我们亦会尊重对方的意愿,仅发表他们愿意公开的部分。
三类有顾忌的课题
也有一些受访者乐意分享,但要求匿名,我们同样予以尊重。在受访者选择匿名或选择不公开的各种各样内容当中,以下三类笔者认为值得一提:
(一)与政治相关的内容,部分要求匿名的口述者提及1960末、1970年代他们所观察到的政治活动,如左派地下组织成员的动静、执法单位搜捕的情形等。即使时隔40、50年,口述者仍然觉得评述当时的政治情况是一件敏感的事。
(二)与私会党相关的内容,部分要求匿名的口述者讲述1970、1980年代,私会党活动蓬勃,许多来自北马霹雳的移民南下谋生,为抢夺资源,结合本地势力各立山头。当时的地方械斗流血事件相当频繁,有的口述者知之甚多,但认为不宜公开。
(三)与女性生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在秀君着手采访记录的女性口述者中,有的提及过去经期卫生的记忆,像1950年代末、1960年代如何学习缝制月经布、如何在工作时间更换月经布;1970年代生育后从月经布改用绿豆纸,随后再改用蓝十字牌卫生垫,进而发展到普遍使用卫生棉。有的口述者提及怀胎、生育、流产或人口流产的经验。由于月经污名、流产污名现象在马来西亚仍属普遍,因此口述者都会要求不透露姓名。
在关于新村的历史论述中,上述三类内容皆相对不受关注,文献亦十分缺乏,如果有更多年长者愿意公开分享他们的个人经验,相信口述历史可作为辅助材料,让今人更多面地重构昔日新村的面貌,也更深入了解不同阶层在地居民的个人生命史。
反映物质贫乏时生活
在我们已公开发布的口述历史整理当中,主要和次要口述者总共有21位,女性口述者8位,男性口述者13位。口述者的年龄层分布如下(口述时的年龄):41岁至50岁(2位)、51岁至60岁(4位)、61岁至70岁(5位)、71岁至80岁(6位)、81岁至90岁(2位)、91岁93岁(2位)。
口述者来自不同背景,他们过去曾从事的行业包括各类农耕(黄梨、胡椒、可可、橡胶、油棕、各类瓜果蔬菜)、杂货、酒庄、运输、裁缝、理发、唱片行、熟食、中医药、割胶、厂工等等。他们的口述内容不但可佐证一些人们已知的沙威史事,同时也补充许多丰富的生活细节,展现某些行业的变迁。
比如,数位口述者有务农养猪经验,他们分别提及如何在池塘捞薸作猪食;阉猪人如何阉割猪只;牵猪哥如何牵公猪与母猪配种;猪只生病,母猪不喂奶时,人们如何处理;卖猪时村民如何与左邻右舍互助,把猪只装进猪笼,抬到杂货店。不同受访者的口述内容相互补充,涵盖旧日养猪工作的点点滴滴。
虽然诸如此类的行业知识如今多已不合时宜,但口述内容能够反映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他们的想象,以及他们如何披荆斩棘,一路走来。在物质贫乏的生活中,先辈们所体现的刻苦、勤奋、节俭、变通和团结精神,仍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之处。
当然物质贫乏的生活也不尽是磨难,口述者在回首往事时同样也谈到许多温馨、快乐的记忆,如:童年、青春期的游戏,球场打球,小溪游泳,定时到邻家围坐看电视,偶尔去戏院看电影,神庙每年一度做神诞时请戏班来演潮州戏,年轻人成群出外郊游,等等。不管在什么时空,人都会有追求身心愉悦、社交生活的内在需求。综合不同口述者的口述内容,能够拼凑出一副更完整的旧时图像。
体悟基建方面的变化
有时候今人会因为当前的政治乱象、族群关系紧张或现代生活压力沉重而把目光投向过去,感叹今不如昔、往日犹胜当下,但却往往只是选择性地只看过去美好的一面。
口述历史内容亦记录了马来西亚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发展变化,政府水供、电供从无到有,教育逐渐普及,公共卫生改善等,这些事例可让人们更公平地评价时代,不至于因为当前的黑暗就片面地否定社会的进步。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