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增和锺道玲在不同年代的合照。 |
(续上篇……)
经营爱玲菜粄
爱玲菜粄已经营业10多年,在那之前,锺道玲曾在新加坡电子厂工作,也曾在沙威的永昌制衣厂工作,而蔡清增则在菜园种菜。爱玲菜粄开业后,早期蔡清增还是继续菜园的工作,直到2009年,他在菜园遭遇车祸,脚部受伤,在那之后就完全放下菜园工作,帮忙妻子一起做菜粄。
他俩说,以前沙威很少人卖菜粄,本地人做菜粄通常是在过年元宵,还有洪仙公做戏时(*神诞期间)。洪仙公做诞时,人们做菜粄自己吃,红色的桃粄则用来拜神。以前桃粄都是红色的,后来人们说不要用颜色(*色素),才做成白色。
他俩说,在沙威卖菜粄的,在他们之前,好像只有两家,一家是秀花菜粄的家婆,另一家是何子招。在投入这一行之前,他们每天用一包粉做菜粄给人试吃,做了有两个月。锺道玲说,她做菜粄的技术是跟家婆学的,是很传统的菜粄,现在协助她一起包粄的有婶婶张玉兰和小女儿蔡莉汶。她的其中一个儿子和媳妇也在古来开业卖菜粄。
平常蔡清增都是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开始搓粉煮糊,锺道玲则是5点半起来调菜,大概清晨7点,他们就有第一轮菜粄出炉。如果顾客要赶早,他们也可以提前在6点半准备好第一轮的菜粄。他们每天大约下午1点多收工,不过也得看生意情况。
另外,每个星期四他们也到新邦令金去摆档,下午1点多去,大概3点多就可以把粄卖完。
爱玲菜粄广受顾客喜爱,在行管令之前,许多新加坡顾客上门来买粄,而且买的数量很多,一买就买200、300个。有一年的8月31日,他们从早上6点做到下午6点,足足用了三箱60包粉,做了5000多个粄,那是他们的最高纪录。
虽然行管令期间生意受到影响,不过他们依旧照常经营,留住顾客。
童年记忆
蔡清增回忆小时候,他说,那时候多数人穷,外食的人很少,人们有五分钱放在口袋都要再用树胶带绑住(*用橡皮圈绑紧短裤口袋里的银角,以防银角掉出口袋)。那时候街上的咖啡店就只有远东和东亚,他也没有什么机会去。
他念小学时,回到家肚子饿,有时会用咖啡泡白饭吃,有时也会把膨米放进牛奶罐舂碎,然后加糖加水吃。他们家一直都用井水,直到今年2021年才开始安装自来水。
虽然那时候沙威有戏院(*金都戏院),但他也很少有机会去戏院看戏,那时候大人的票价是6毛半,小孩4毛,家里负担不起。有时候遇到相熟的大人带他进去看,就不用给钱;有时候围戏院的沙厘有洞,他就从洞口往里面看。这是他的看戏记忆。
小时候他玩的童玩有marble(弹珠)、lastic(射鸟的弹弓)、五粒石,还有一种游戏,是用橡胶的种子,先把里头挖空,用冰淇淋棒穿过去,做成一种会飞的helicopter。。
种植四季豆
在经营菜粄生意之前,蔡清增曾在令金的星打园种植乌龟豆(*又称敏豆、四季豆),那是他同门的园。有一段时间,他种得很好,有“敏豆王子”之称。除了乌龟豆,他偶尔也种羊角豆和辣椒。
他说,乌龟豆的种植期大概是3个月一帮,播种后大约45天就可以采收,采收期大概是10多天,50多天就可以采完。每半英亩地可以采收12箩,多数菜农都是请妇女来采收。
像种吊瓜(黄瓜)的菜农一样,他说,种乌龟豆也要 一英亩一英亩分开种,做棚时隔开一个距离,不可以太靠近,以免一些植物病(如叶子病)过帮,从老棵传给新棵。
那个时候,蔡清增请了6个来自印尼龙目的工人。他说,这些印尼工人后来因为工资问题一夜走到完,导致他星打园的种植生意失败。在那之后他转换地方到拉央种植,而妻子则开始出新加坡工作。
(完)
蔡清增负责煮糊,锺道玲负责调料做粄,两人合作无间。 |
爱玲菜粄工作间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