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篇)
1969年燕燕裁缝学院刊登的招生广告。 |
18、19岁(*约1960年代末),嘉嘉出新加坡工作,一开始是当学徒,学做鞋。工作的地方在小坡,美芝路组屋13楼一个住家单位里头,靠近黄金大厦。她学做皮鞋鞋面,打边,一个月薪水有30、40块。她记得1971年(*确切日期是2月5日)晚上约12点,印尼发生地震,他们在组屋内也感受到震动。当时,所有的居民都逃到楼下聚集,这件事情她印象很深。
因为做鞋赚不到钱,21、22岁(*约1970年代初)她转去做厂工,那是在金文泰的大华车衣厂。那时候做车衣厂工钱是算target、算打数的。她说,工厂很好,包两餐,包宿舍。厂里分边车、平车、烫衣和裁剪几个部门,她在边车部,车边。大华车衣厂的衣服都是出口到国外。
之后她在武吉班让十条石的燕燕裁缝学院学裁缝。她说,学裁缝分初级、中级、高级,她学到高级。她记得裁缝学院里有一排针车,不是每个学员都各用一台,她们得轮流去车。学会了高级裁缝,拿到了证书,她又去东陵福学男装,不过学男装那里是没有证书的。
学了男装,她在新山学化妆,地点好像是在直律街。学化妆也有证书,后来她自己开裁缝所,把这些证书都挂在店里,当时有这样的需要。
离开新加坡回沙威之前,嘉嘉曾在义顺一家裁缝学院当过助教,很短的时间,她已经忘记了学院的名字。那时候也是老板提供住宿,她说,1970年代在新加坡做工都是这样,老板会找地方给工人住,工人没有住宿的烦恼。
燕燕裁缝学院发出的毕业证书。 |
开裁缝所
25岁(*约1970年代中期),嘉嘉回到沙威,开嘉嘉裁缝所,现在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她的名字,叫她嘉嘉。她的针车,是分期付款供的。她做男装、女装、大衣、礼服,也做马来装。那个时候,她也收学徒。
过年过节是裁缝生意最好的时候,华人新年、马来人开斋节之前,她的生意都很好。因为会做礼服,她也做出租礼服的生意,还有替新娘化妆。那个时候,沙威很多新娘都是跟她租借礼服、请她去化妆。一些她化过妆的沙威人,现在已经“跑车”(*过世)了。
她说,那时候化妆,不像现在这么复杂,她提早一小时半去新娘家,新娘已经吹好头发,她只是负责化妆。也只化那一轮,人们都是在中午请酒,那个妆可以顶到摆酒后。那时候化妆,是没有讲好价钱的,新娘家给一个红包,50、100她都照收。
她说,以前沙威人结婚,很多是到古来大街的龙凤相馆拍结婚照。那个时代,相馆没有租借礼服,所以人们会向她租。她的婚纱、礼服都是自己画图、自己车的,开始的时候得下本钱。制作礼服,她得到新加坡惹兰苏丹(Jalan
Sultan)去找材料。
新的婚纱第一次租,费用要200块,第二次就便宜一些,150、160块。如果是定作婚纱,就要200多块,可能是250。化妆的部分,她说,遇到好的月份,她最多也只能接两个顾客,多也没办法接,因为每个新娘化妆要花一个多小时。
另外,嘉嘉也会绑花车、做花球,通常结婚车在结婚当天的前一晚,到她的家,让她绑花车。由于她自己从事这一行,所以嫂嫂们、妹妹结婚的时候,都是她化妆、她绑花车,全部都是自己做。
嘉嘉裁缝所的位子在篮球场的隔壁,那里附近以前有金都戏院。嘉嘉说,她10几岁时去金都戏院看过戏,不过在她开裁缝店时,戏院已经没有营业了。
(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