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士年纳椒农

(2020年10月为《当今柔州》写的一篇稿,采访在士年纳种植胡椒的黄进先生。阅读原文。)


[社区专题]士年纳耆老黄进种植胡椒自制胡椒粉·缅怀胡椒之乡往事

你的兴趣是什么?

年过七旬的老先生黄进的兴趣是种植胡椒。3年前,他在士年纳住家附近的空置土地种植胡椒树,开始时只种植3、5棵,慢慢增加至约30棵。

如今他也与女儿黄曼莉一同制作无参杂物的胡椒粉,对外出售。

说起胡椒,那曾经是柔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1977年以前,柔南是马来半岛胡椒种植集中地,拉央拉央、士年纳、加拉巴沙威、江加蒲莱等都是胡椒之乡。当时这里的胡椒生产占全国总产量约6%,而其余9成以上的胡椒种植地都在东马。

1977年7月,政府开始向马来半岛胡椒农征收胡椒出口税,从柔南出口胡椒到新加坡的利润大幅下降,胡椒种植业也开始走向没落。原本种植胡椒的农民纷纷改种其他作物。

种植胡椒缅怀过去

黄进说,他的父亲原本居住在印尼勿里洞,后来移居柔佛,开始时住在甘拔士。二战时期,他的父亲被日本人逮捕,幸得士乃地方领袖黄子松担保,保住性命。他们一家从新山甘拔士沿着火车铁路向拉央拉央方向迁移,最后定居士年纳。

他说,父亲从1940年代开始种植胡椒,曾有5亩胡椒园,3千多棵胡椒树,他和长兄从小跟着 父亲种植胡椒。对胡椒,他有说不完的话题和回忆,植苗、除虫、施肥、采果、晒干、浸泡,每一个步骤都有工夫。

如今重新种植胡椒,也是他对过去的缅怀。

黄进生于1944年,那是日军统治马来亚的年代,不过一直到二战后1946年父母才帮他申请报生纸。他家中有4兄弟,父母亲通过辛勤劳作、节俭生活,养大孩子,并慢慢积累财富,通过借贷买下种植的土地。他说,回想起父母过往劳动的辛酸,他对双亲充满感激。

黄进说,以前种植胡椒,他们用的都是12尺柱,其中2尺埋在泥土中,也就是说,胡椒树能够长到10尺高。这生长过程要耗时3年,而从胡椒开花到果子成熟,又要8个月时间。现在为了方便采摘,他们用的是10尺长的柱,只让胡椒树长至8尺高。

“以前胡椒树苗种入泥土,也要挖深2尺,现在简化了。”他说,胡椒树之间的树距大约是8尺乘8尺,密集的也可能是8尺乘7尺,若树距太密,树与树之间不通风,胡椒树就不会结果。他娓娓道来过去胡椒的种植方法,也提及以前制作肥料十分费力,包括用臭鱼、臭虾、黄豆渣、椰渣等材料混合火烧土。

销售农家制作胡椒粉

市面上的胡椒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此外也有完全还没有经过晒干处理的青胡椒果。黑胡椒是带皮晒干后的胡椒果,白胡椒则是先浸泡,去皮后再晒干的的胡椒果。黄进的女儿黄曼莉有感于如今许多人只看过胡椒粉,却不知道胡椒树、胡椒果长什么样子,因此协助父亲销售自家制作的黑白胡椒粉。

她说,她欣慰父亲从种植胡椒中得到快乐,也希望他能够延续这份兴趣,所以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就帮忙父亲处理胡椒,也推广家庭制作的胡椒产品。

“我们的胡椒粉使用的是自家种植和清洗的胡椒,没有农药、没有使用漂白剂,也没有参杂物,是百分百的胡椒,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目前黄曼莉透过朋友圈销售父亲的农家胡椒粉,有兴趣购买或询问者,可拨电与她联系(012-764288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