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娇女士口述历史(一)

*收集口述历史,采访93岁老村民刘凤娇女士,其女儿蔡裕婷和侄女蔡池花。

刘凤娇女士的住家在四维华小对面,她因家贫,12岁从中国客家河婆南来,记得当时的船程大约是一星期。南来之前,她曾在中国读过一年书,她还记得当年自己考第二名,可是家里重男轻女,一年之后就没有让她继续。南来后,她也没有机会求学。

二战时,刘凤娇曾居住在古来海南港,她因战乱在那里与一些亲人失散。

战后紧急法令时期,她迁入26里新村。她有10个孩子,养育十分不易,而丈夫又好赌,经常在咖啡店与人赌牌九,所以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养猪回忆

刘凤娇与生于1944年的侄女蔡池花和生于1953年的蔡裕婷一同回忆说,早期在新村里,每家人都养猪,一般养10多只。

她们说,一只猪要养大差不多得养6个月,猪只可重达100斤。那时候,她们去捞池塘的薸(*浮萍)喂猪,很不容易,也危险。10多岁的孩子长得不高,颈部以下的身子全浸在水里,伸竹竿往水深的地方去捞薸。

除了薸,村民也用番薯叶、椰渣等喂猪,先用热水把材料煮软,加点坏咸鱼,让猪食有点味道,猪才会喜欢吃。煮猪食的锅很大很深,以前发生过一宗意外,有个女人在煮猪食时站高搅拌,一不小心上身栽进锅里,不幸被烫死。

阉割公猪

她们记得,以前在大家都养猪的年代,古来有个专门阉猪的人,人们叫他赖尼伯(*音,Lai Ni)。一般公猪养到差不多2、3个月大,养猪的人就会请他从古来过来帮忙阉割。 这赖尼伯的技术很纯熟,一手就能抓住小公猪的两粒核卵(*客家话,睾丸),在那外皮搽一点火水,然后就用小刀切开,拿出核,再用针线缝回伤口。

那时候有人说,有气喘病的人,吃了猪的核会好。为什么要阉猪?她们说,不阉的公猪长大后会打架,而且养大的公猪也会有臊味。


(阅读下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