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幼花女士口述历史(二)

*收集口述历史,采访沙威文创社社长英汉的岳母巫幼花女士。

苏清海先生与巫幼花女士,摄于笨珍大路冷气影社。
巫幼花女士大约是在1960年与苏清海先生结婚。有件事她印象特别深,她记得在第一届全国大选前(*1959年),她到过居銮参加书法比赛,得了第三名。

苏清海先生原本住在东甲,后来到沙威发展,其二哥苏清池,有棋王之称,1961年曾代表社阵参与地方选举,在沙威新村区击败联盟候选人,成为地方议员。

巫女士的父亲巫周成则是沙威马华支会元老之一,1967年曾获最高元首封赐有功勋章。巫氏家族里还有一位亲戚巫子琪,也曾在1963年成为沙威的地方议员。

1961年4月25日《南洋商报》
1967年10月5日《南洋商报》
巫女士说,父亲原本给她取的名字是巫博,后来改为巫子花,他们巫家这一辈的人都用“子”字。后来在学校,老师说“子花”不好听,又建议她改为“幼花”,说“子”跟“幼”意思差不多。

看摔角节目

巫女士的家是26里最早买电视的其中一户人家,时间可能是在1966年或1967年,最初是黑白电视。她的儿子喜欢看摔角节目,她也喜欢看,当时摔角节目在马来西亚风行一时,很多人喜欢。

巫女士和她排行第二的儿子苏永钏一同回忆说,当时他们家就像戏院,附近的人因为家里没有电视,所以都来他们家看戏。巫女士说她生孩子后,连坐月子都不安乐,因为房间外总有很多人在看电视。

生小孩

说到生孩子,巫女士说1960年代她都是在家里生产,大概是到了1969、1970年才到古来的missy楼去生产(*古来诊疗所于1967年开幕)。她记得生小孩的收费是20块。生小女儿时,她在missy楼住了一晚,那里有个讲福建话的华人missy(*护士)。她说,其实有点后悔去missy楼生,要花20块,早知道就在家里生。

她说,在家里生,如果是母亲接生就不必花钱;如果是请古来的接生婆来接生,就要给她包30块红包。这接生婆会上门来三天,帮婴孩冲凉。巫女士说,其实她不太敢帮婴孩冲凉,因为baby软软的,都不知道要怎么冲,一直以来都是她母亲帮婴孩冲凉,到孩子几个月大了,她才敢帮孩子冲凉。

新村娱乐

相比起电视,他们家买冰箱的时间就比较迟,可能是到了1970甚至1980年代才有冰箱。印象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厨房里就只有一个碗柜。食物都是从对面的杂货店买回来就煮。巫女士说,她一年到尾都没出大街一次,多数时间留在新村区。

苏永钏说,他倒是时常到篮球场旁边的金都戏院看电影,那时候看戏的票价是坐前排4毛,坐后面6毛半。那时候的戏院,一个人买票,可以拖着几个小孩进去看。他常去看的是台湾电影,秦祥林、林凤娇等演的爱情片。

(阅读上篇下篇

Comments